029-83515666,83519666
特色诊疗

本站首页 > 特色诊疗

请欣赏药葫芦的传奇.传承国医文化 军旅郎中郭大平2023.8.29

文章来源:太平医院 更新时间:2023-09-02

 请欣赏药葫芦的传奇.传承国医文化

      军旅郎中郭大平2023.8.29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杏林春暖、橘井泉香、吉祥如意、福寿康泰合称杏橘吉福。古时,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药葫芦,如铁拐李、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。葫芦外形像个“吉”“壶”与“福”字谐音,是除病消灾,吉祥如意,福寿康泰的象征。让四季常留杏林春暖,让年年永伴橘井泉香。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255.jpg

在古时的医生无论走到哪里,身上都背着个葫芦。据说葫芦作为行医的招牌与费长房有关。 东汉时期,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想学医,苦于没有好的师傅指导,整天闷闷不乐。这天,他见一老翁在街上卖药,凡吃过他的药的病人,立即见效,药到病除。费长房看了以后,就想拜老翁为师。于是待人散后,他便尾随跟踪,见老翁跳进一家酒店墙上挂的葫芦内,心想这老翁绝不是等闲之辈,更增加他拜师的决心。

费长房带着老酒和干肉,去拜访了老人。老人知道费长房对他不同凡人已有所发现,便对费说:“你明天再来”。第二天,费长房按时来到。费长房按时来到。老人带他一起进入了壶中,只见壶内宫殿庄严华丽,满桌美酒佳肴,老人和他饱吃足喝了一顿,然后走了出来。

 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06.jpg

老人对他说:“你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别人”。并说:“我是神仙,因为有过错而罚下凡来卖药,如今事已了结,可以离开尘世了。你能跟我一起去吗?……”费长房立即磕头跪拜,认师求教,老翁见费长房诚心求学,便收他为徙,费长房决心向老人学习道术,跟从老人进入了深山。久而久之,将自己的医术传授于他,关于老人的故事就传开了,这位老人被称为“壶公、壶翁”。壶翁尽授其“悬壶济世”之术。天道酬勤,费长房学有所成,老翁也重归天界。从此,费长房悬壶行医卖药,医德高尚,仁心仁术,技艺精湛,妙术施治,速解沉疴,济世医人,深受赞誉后来费长房便成为当时的一代名医。他为了纪念老翁,行医时总将葫芦背在身上。从此以后,郎中行医,便用葫芦当招牌,以表示医术高超,人们也因此把葫芦当作医生的标记。

 但是后来的人们却将行医和卖药称作“悬壶”。元代张昱写的一首诗中说:“卖药不二价,悬壶无姓名。”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10.jpg

从此,葫芦医生与药葫芦便逐渐流传开来。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。但是,提到“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”这句俗语,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。葫芦,古代称作“壶”,俗称葫芦瓜。《诗。豳风。七月》 中“八月断壶”,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,即“药葫芦”。古今许多神话故事,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。传说中的“八仙”之一铁拐李,就常背一个装有“灵丹妙药”的葫芦,周游江湖,治病救人。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第五回中说:“大圣直面,寻访(老君〉不遇,但见丹灶之旁,炉中有火。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, 葫芦里是炼就的金丹……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,就都吃了,如吃炒豆相似。”想当年,大圣吃的就是太上老君装在葫芦里的“长生不老仙丹”。      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15.jpg

从历代史籍中得知,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,如唐代大医学家 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。 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传说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在过去的药店大门口,常常竖有一旗杆,旗杆上还挂有一个葫芦,作为行医的招牌或招徕的幌子。人们对行医和卖药的,也常常以“悬壶”作称,那么,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由来故事呢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在明朝的辰光,戚继光在阿拉三北抗倭。有时候,战争打得非常残酷,往往一场战斗下来,战死的士兵不少,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。

但那辰光的医疗条件很差,一些本可以医治的毛病,特别是刀伤,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,往往就葬送了士兵性命,这让戚继光将军寝食难安,很是焦虑。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19.jpg

有一日,倭寇又大举进犯龙山卫,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,战况之惨烈,可谓慈溪军事史上所罕见,这次战争中又有不少死伤的战士。

戚继光叫人掩埋了死难将士的尸体,可面对痛得嗷嗷叫的战士,戚继光将军却犯了难。

正在这个辰光,军营门口来了一个身背葫芦的白发老人,他自称可以医治将士之伤,戚继光一听,不由喜出望外,马上喊“快请,快请”,将白发老人请进营中。

老人家走进军营后,随手打开背着的葫芦,从山上摘了一些树叶,放进葫芦内搅动,然后从里面倒出一些似汁非汁,似膏非膏绿糊糊的东西,敷在受伤战士的伤口上。

说来也真是神奇,那些敷上药的将士,轻伤的马上痊愈如初,伤重的痛意顿失,也不再喊痛了。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23.jpg

戚继光听了将士的汇报,马上赶来,但白发老人已经不见了,谁也没有看见他是如何离开的,地上却留下了宝葫芦一个。

戚继光顿知白发老人不是凡人,连喊失眼,对战士话:“这真是救命的灵丹妙药啊!”然后叫兵士收起葫芦,好好珍藏,据说这葫芦还是后来军用水壶的前身呢。

白发老人的故事传开后,有一个江湖郎中也想借此骗钱,于是也身背葫芦,出入乡村闹市,四处摇撞拐骗起来。

但他本来就没有神仙的法道,也没有治病的真本事,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神医的方法,装装样子,虽然葫芦里倒出来的也是绿糊糊的东西,  

但根本就没有什么药效,就更甭说治病救人了。

有一次,这个江湖郎中正在给人治病,先前看过病的一个病人刚好经过。他一看到江湖郎中又在骗人钱财,顿时气不打一处来,挤进去对郎中厉声质问:“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为什么反把我好好的腿治成瘸子了?”

你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”就是由此而来。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27.jpg

据《后汉书。方术列传。费长房》及晋。葛洪《神仙传》及一些古史杂说等,都说的是汉代的某年夏天,河南一带闹瘟疫,死了许多人,无法医治。有一天,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长安,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,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,里面盛了药丸,专治这种瘟疫。这位“壶翁”身怀绝技、乐善好施,凡是来求医者,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,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,就这样,喝了这位“壶翁”药的人,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。此事一传十,十传百,代代相传。

因而后来人皆称卖药的、行医的为“悬壶”,美称医生职业为“悬壶济世”,开业则以“悬壶之喜”等为贺。葫芦细腰,上下两个圆球,造型美观。葫芦外形像个“吉” “壶”与“福”字谐音,是消灾除病,吉祥如意,福寿康泰的象征。时至今日,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于诊室为医之标志,更为众多药店、制药厂等沿以为用。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31.jpg

以诀为证:

悬壶济世美称瓜, 天南海北栽培它

秋季采用成熟果,陈旧果皮也入药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味甘淡平肺脾肾,善入三经燥肺润,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清热利湿又宣肺,淋涩疼痛通消水,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烦热口渴尿不利,腹胀黄疸又益气。

核归丸取名组方的第一味药核桃仁的核,最后一味使药当归的归起名“核归丸”。形象和意为经服用“核归丸”膨出、突出、脱出的椎间盘髓核能够回归原位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微信图片_20230902120335.jpg

扫描新优惠
手机随时咨询
医院实时资讯
西安大平医院微信